盛夏未远,秋意渐浓。转眼间,愉快的暑假即将画上句点,崭新的学期正悄然临近。从自由惬意的假期模式切换到规律有序的校园节奏,不仅是时间的转换,更是身心状态的重新调适。
在此学校为大家送上一份温馨实用的“新学期攻略”,帮助孩子与家长平稳过渡,自信迎新学期!
学生篇:主动调整,共启新程
一、学习准备:唤醒思维,蓄力前行
1. 作业清查与知识回顾
拿出暑假作业清单,逐一核对完成情况。如有遗漏或理解不透彻之处,此时正是查漏补缺的最佳时机。不妨翻阅上学期的课本和笔记,激活记忆,为新知识搭建桥梁。
2. 轻松预习,建立新知框架
浏览新学期的教材目录,尝试预习第一章内容,不必深入,重在形成初步印象与问题意识。这种“预热”能让你在课堂上更快进入状态。
3. 规划先行,动力持续
同学们大多期待在新学期有所进步,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清晰、难度适中、可实现、有意义的短期目标。小目标易于达成,能持续积累成就感。开学后时间紧张,不妨提前构思课后学习、休息与兴趣活动的时间安排,初步制定一份弹性时间表,让生活更有条理。
二、身心准备:内在稳定,外在从容
1. 渐进式作息调整
规律作息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别让“假期时差”拖后腿。
商量计划:主动提出想调整作息,和爸爸妈妈一起定个“小步快跑”计划(比如每天早睡早起10分钟),自己设定闹钟,挑战准时起床!
睡前“静心”仪式:睡前一小时,主动放下电子产品!试试看书、听舒缓音乐、做点放松的小手工,或者简单记录下今天的小开心,让大脑安静下来,准备进入梦乡。
晨间“启动”能量:起床后,快速洗漱,喝杯水,做一会儿运动,或者读一会儿喜欢的书,
唤醒身体和大脑,开启精神饱满的一天!
2. 情绪接纳与积极暗示
担任自己的“心情观察员”:留意近期情绪,是对开学感到兴奋、略带紧张,还是留恋假期的自由?这一切都很正常。
主动表达:若有开心、期待或些许忧虑,不妨与父母、信任的朋友聊一聊。告诉自己,开学意味着重逢好友、聆听老师授课、学习新知识,是一件充满乐趣与意义的事。
若感到焦虑或压力,可尝试:接纳情绪,告诉自己“慢慢适应就好”;与朋友交流假期生活及新学期计划,互相鼓励;通过跑步、跳绳等运动释放压力、提升情绪。
3. 减少屏幕时间,增加静心活动
设立“无手机时段”,如学习时、睡前1小时,将手机放置他处,减少干扰;想拿手机时先等待5分钟,喝口水、伸个懒腰,转移注意力。
利用手机“屏幕使用时间”功能设定限额,将娱乐类APP放入文件夹深处,降低随手点开的冲动。
静心收心:逐渐减少长时间电子娱乐,增加阅读、绘画、练字等安静活动,让心情慢慢平复,为专注学习做好准备。
三、生活适应:有序环境,有序心情
1. 整理学习空间
清理书桌,只留下必备文具和书籍;将暑假纪念品收进抽屉,为新学期腾出物理和心理空间。
2. 准备开学物品
清洗书包、校服,检查文具是否齐全。可列清单自主挑选一两样心仪文具,增添开学期待。寄宿生提前整理宿舍用品:洗净晾干床单被套,备好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
3. 饮食与运动调节
近期饮食宜清淡,多摄入蔬菜水果,保证饮水充足。每日保持30分钟左右运动,如跳绳、散步、骑车等,帮助恢复身体活力。
家长篇:温暖陪伴,智慧支持
一、理解与共情: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1. 倾听而非评判
孩子若表达“不想开学”,请先共情:“妈妈知道你可能有点舍不得假期。” 避免说“别懒了”、“有什么好怕的”。接纳情绪是沟通的第一步。
2. 唤醒积极回忆
与孩子聊聊学校里的好朋友、喜欢的老师、有趣的课程或活动,帮助孩子重建对校园的期待与向往。
二、环境与节奏:营造平稳过渡的家庭氛围
1. 以身作则,同步作息
家长也可逐步调整作息,减少晚间屏幕时间,营造安静、规律的家庭环境。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运动,潜移默化中传递生活节奏。
2. 共同准备开学物品
带孩子一起购买文具、包书皮、整理书包。这些小小的仪式感能增强孩子对新学期的参与感和掌控感。
三、信任与放手:赋予孩子成长的空间
1. 从监督者变为支持者
用“需要我帮忙吗?”代替“你必须这样做”。给予孩子尝试与调整的空间,相信他们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家长的平静与信任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避免传递焦虑,多给予“你能行”的积极暗示。
2. 定期家庭交流时间
设立“家庭茶话会”时间,分享感受、趣事和烦恼。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支持。
每一次开学都是崭新的起点,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潜能,。
收心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段温柔的过渡。
河海实验学校愿与每一个家庭携手,
在包容与信任中,
让教育带给成长更多可能性。
愿每一位河海学子:
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新学期,我们校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