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暑假余额渐少,不知您是否留意到孩子的变化:有的饭桌上突然感慨 “开学就要面对一堆试卷了”;有的把自己关在房间,耳机里的音乐响到深夜;还有的对着暑假作业唉声叹气,半天写不出一行字…… 这些 “小情绪” 背后,藏着青春期孩子对开学的复杂感受。做好开学前的心理调适,需要您的理解与智慧,帮他们平稳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学习状态。
一、三类常见 “开学情绪”,藏着孩子没说出口的话
1. “拖延逃避型”:我怕自己跟不上
孩子像只 “装睡的鸵鸟”—— 您一提开学就说 “知道了别烦”,作业堆在桌上纹丝不动。这不是故意叛逆,而是内心藏着恐惧:可能担心新学期物理、数学难度飙升,怕自己沦为 “后进生”;或是害怕暑假贪玩的事被老师发现。有位家长发现孩子总说 “头晕”,检查后无异常,直到看到他草稿纸上写满 “不想开学”,才明白是焦虑在 “捣乱”。
2. “兴奋焦虑型”:我既期待又不安
这类孩子像揣了颗跳跳糖,一会儿和同学聊开学聚会,一会儿又对着分班名单发呆。刚升初一的孩子担心 “找不到教室”,初三学生纠结 “体育模考能不能达标”。有个女孩睡前总问:“要是新同桌是个‘学神’,我会不会被比下去?”“班主任会不会很严?” 这些细碎的担忧,其实是在寻求您的肯定。
3. “无所谓型”:我不敢承认在乎
他们嘴上说着 “开学就那样”,却偷偷在书包里塞满新文具;嘴上说 “成绩无所谓”,却半夜爬起来查去年的录取线。这种 “嘴硬” 背后,是青春期的自尊心在作祟 —— 怕说 “在乎” 被嘲笑,又怕努力后没结果。就像有个男孩,家长以为他对开学漠不关心,直到发现他枕头下藏着 “新学期逆袭计划”,才懂他的故作淡定。
二、四招帮孩子 “换挡”,家长可别用错力
1. 用 “渐进式调整” 调作息,别搞 “突击战”
别命令 “明天必须六点半起”,试试 “阶梯式起床法”。现在九点起,第一天 8:40,第二天 8:30,每天提前 10 分钟,一周就能适应上学时间。晚上睡前一小时,和孩子约定 “电子设备存放时间”,可以一起看纪录片,或是聊聊 “暑假最酷的事”。
2.用 “目标拆解” 赶作业,别只催 “快点写”
面对堆积的作业,与其吼 “就剩三天了”,不如和孩子画 “任务清单”:把物理实验报告、英语手抄报等拆成 “每天 3 项小任务”,每完成一项打勾,全部完成后允许打一局游戏。遇到难题时,别说 “这都不会”,换成 “我们一起看看教材里的例题”。
3. 用 “平等聊天” 解心结,别讲 “大道理”
少说 “初中了要懂事”,多问 “你觉得新物理老师会是什么风格”;别唠叨 “别总想着玩”,试试 “开学后想加入哪个社团”。对焦虑的孩子,可以玩 “焦虑清单” 游戏:让他把担心写在纸上,您也写下 “怕你挑食没营养”,然后一起划掉 “能解决的”,剩下的贴在冰箱上 “共同面对”。有位妈妈这样做后,孩子说 “妈,原来你也有担心啊”。
4. 用 “成长仪式” 留回忆,让结束变成新开始
和孩子一起做 “暑假复盘”:剪辑旅行片段、记录学会的技能,最后加句 “新学期,我准备好了”。准备 “开学能量包”:放一张写着 “你比上次进步了” 的便签,或是他喜欢的球星卡片。这些小仪式能帮孩子明白:开学不是压力的开始,而是带着收获继续成长。有个孩子在能量包里放了张纸条:“希望这次月考能进前 50”,爸爸看到后默默在旁边画了个加油的表情。
三、关键提醒:家长先稳住,孩子才不慌
如果孩子说 “不想上学”,别急着反驳 “别人都能坚持”,坐下来问 “是不是有什么事让你为难?爸爸 / 妈妈初中时也有过这种感觉”。当您接纳他的情绪,他才敢敞开心扉。有位妈妈分享:“儿子说不想上学,我没骂他,只是说‘妈妈知道你压力大’,他哭了好久,第二天主动收拾了书包。”
初中阶段的开学适应,就像调试自行车链条,太松会掉,太紧会断。您的耐心陪伴,就是最适合的 “松紧度”。相信做好这些,孩子一定能带着底气,自信地走进新学期的校门。
祝您的孩子新学期乘风破浪!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