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的AI研修,老师们开启了高效教学新体验,探究人工智能如何赋能课堂。假期,各学科组带着第一季的“干货”研究AI+学科,第二季的研修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新课堂”,体验新技术。
AI+课堂焕新体验
各备课组首先在各学科组通过无生试讲的方式,展示暑期研究“成果”,经过半天的“演习”,各学科组推出代表教师进行全校展示。为了让执教老师有更真实的体验,近两年新进教师变身学生,与上课老师互动。
语文刘梦灵老师尝试利用AI生成情境化阅读材料,搭建沉浸式文学课堂。
数学尹彦宏老师借助AI小程序,演示大量的抛硬币、摸球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可能性及其大小的难点。
英语陶睿老师运用教材人物,开发学校场景。
运用AI工具开发教材人物智能体实现与课文人物实时对话;美术宋梅仙老师探索用AI图像生成工具快速产出不同风格的创作素材,拓宽学生艺术思路。
音乐王亭老师学习运用AI技术,生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强化音乐分析与实践技能。
信息王锦锦老师研究AI编程工具,设计小网页收集需要的信息。
体育李凤伟老师尝试借助AI动作捕捉技术,心率手表等分析学生运动情况,提升技能科学运动。
科学陈彦之老师利用AI帮助学生收集信息,助推解决实际问题。
各学科教师围绕本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重难点,积极学习AI教学工具的应用方法。
暑期自研提升师能
乘着AI的热浪,我们一起跟随学科组长走进滚烫的暑期自修板块。各学科组除研究AI技术外,结合学科特点,制定了精准的研训计划,让基本功训练既有“共性要求”,又有“学科特色”。
语文老师将粉笔字练习作为每日必修,于方寸之间揣摩笔画要领,于点滴之中提升书写功力,同时,老师们研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学习新技术,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筑牢基石。
数学组聚焦“课标研读+解题能力”,每日深入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核心概念,结合典型例题研磨解题思路与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精准落地。
英语组以“每日打卡”强化语言能力,结合市基本功要求,坚持“刷题”、模拟演讲、命题训练,将基本功的每项要求落在日常实处。
综合学科组则立足学科技能特性,开展专项训练:音乐组教师每周进行乐器演奏、声乐练习,打磨课堂范唱范奏能力。
美术组教师坚持素描、色彩写生,尝试传统书画创作,夯实艺术表现力。
体育组教师针对教学技能开展实操训练,规范动作示范细节。
科学组研读课标、坚持解题;信息组教师聚焦编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能,每日完成一个小型技术实践任务,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
整个暑期,教师们以“不松懈、不停步”的态度投入研训,从规范书写到课标研读,从语言训练到技能打磨,每项任务都扎实推进、不留死角。许多教师表示,暑期基本功研训不仅能补足自身短板,让教学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同研共设开学课程
开学在即,为打造优质“开学第一课”,各学科组聚焦“学科特色+年级适配”,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为新学期教学开篇蓄力。研讨中,各学科组围绕“开学第一课”的育人目标与内容设计展开深入交流:语文组结合时事热点,低年级跟着小妖怪“破圈”,解锁新学期新自己,高年级以“山河铭记心,少年当自强”为主题,从盛夏热爱到时代担当,做更好的自己。
数学组针对年级认知差异,低年级规划情境游戏,高年级聚焦思维拓展,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组开学第一课以苏超情境融合团队协作等精神,借助多样活动学习英语,感悟成长意义。
体育组低年级侧重队列训练与团队小游戏,高年级则融入体能测试与运动安全知识。
信息组秉承“树学期目标,创数字作品”的理念开展期初教学,旨在通过数字作品驱动学习,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科学组低年级设计“趣味小实验”,高年级围绕“身边的科学现象”展开探究式教学。
美术组坚持以速写训练夯实绘画根基,在创作写生中结合自身基础积极探索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语言的融合路径,实现基础能力与创新表达的双向提升。
各组通过集体研讨,明确了不同年级“开学第一课”的设计思路,为新学期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开篇课堂奠定基础。
学海无止境,
书山永登攀。
丹心育英才,
讲台写芳华。
教师的成长,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远征。这个夏天,小学部的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要自拔其根”的钻研精神,以扎实的基本功和饱满的教育热情,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继续在平凡而伟大的讲台上书写教育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