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飘香季,文脉浸润时。2025年9月8日,我校语文组以课标为舵,以课堂为舟,深耕《桂花雨》的诗意文字,将一堂扎根日常教学、赋能学生成长的常态课落到实处,让语文之美在课堂流淌,让文化之韵浸润童心。
桂香伴课堂
一花一鸟总关情,一言一行皆成长。张佳祺老师这场《桂花雨》,恰是单元要素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的缩影。没有华丽的开场设计,唯有丝滑的教学节奏,尽显常态课的本真质感。
课中,张老师以温故知新开篇,紧扣“以物抒情”,先让学生分享桂花相关美好回忆,再指导小组用时空坐标梳理出“爱桂花—摇桂花—忆桂花”脉络,聚焦“香”“浸”等字赏析词句,结合桂树与梅树对比,让学生模仿练说,扎实落实语文实践。
评课促成长
课后,张老师分享了《桂花雨》的授课思路,也表示后续将进一步深耕学生能力点和生长点的培养。
王曼云老师:张老师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始终紧扣作者思乡之情展开,导入环节流畅自然,以任务驱动设计课堂环节且层层递进,过渡语丰富又具针对性。
胡坤骅老师:张老师课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板块遵循“整体感知—梳理文脉—品味语言—学习手法”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
齐梅老师:张老师的课堂注重:分类阅读,明晰方向;搭建支架,梳理文本;形义结合,学透生字;情境设置,拓展思维,推动知识体系螺旋式上升,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王婧老师:张老师的课堂有两大亮点:一是“读”得扎实,通过品读文本、抓关键字词指导朗读,实现“以读促学”;二是“引”得自然,过渡语指向明确且契合文章情境,让课堂互动流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将习题巧妙融入,有效落实30+10。
高位引前路
王校长全程参与本次教研活动,她肯定了张老师课堂的两大特点,一是“点燃”——点旧燃新、点趣燃需、点文燃情;二是“融通”——单篇融入单元、作品融入生活、文学融入自然、情感融入内心。最后,她就张老师的课堂如何更好地体现年段特点,处理好个体与群体、想象与科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等提出了建议。
窗外桂香浮动,课堂里的成长仍在延续。这场《桂花雨》不仅让学生读懂了文字里的故乡情,更让在场教师明晰:好的课堂无需刻意雕琢,只需把日常教学做细、把学生成长抓实,便如桂花般,悄然浸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