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以深远的力量重塑教育生态。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9月17日,我校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潘建明教授,为全校教师作题为《素养导向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教学智能体创构与使用》的专题讲座。
理论筑基
阐释教育新逻辑
潘教授从宏观政策、技术演进与教育现实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应用价值与发展趋势。他强调,当前教育正由“数字化”向“智能化”深刻转型,AIGC等前沿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工智能不仅是辅助工具,更是提升教育生产力、重构教育生态的核心引擎。
场景实践
体验智能新应用
讲座中,潘教授通过现场调研、实时演示与情境模拟,生动呈现了“豆包”等智能体在班级管理、学科辅导与学情分析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教师们积极参与互动,亲身体验智能技术为教学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路径构建
创构教学新范式
潘教授创新提出“教学智能体构建金字塔”模型,涵盖顶层认知、中层建议与底层工具三个层级,强调“大模型引导、小应用落地”的实施策略。他还分享了“第三种教学方式”,即通过智能环境、技术掌握与学生准备三方面协同,实现教学流程的智能化重塑,并在板书设计、备课授课、个性化辅导等环节给出具体示例。
融合推进
共建教育新生态
我校始终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力推进的“容·智”课堂建设与AI技术所具有的个性化、智能化和生成性高度契合。学校期望通过引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教学在资源开发、精准施策与差异辅导等方面的瓶颈,构建更加灵活、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学新形态。
讲座尾声,三位副校长分别进行总结。芦启顺副校长倡议教师们主动迎接智能教育浪潮,立足学科探索AI应用场景,在教研共同体中协同构建智能教学新范式;王冬娟副校长鼓励教师在运用人工智能的同时融入自身智慧;贺文明副校长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硬件设施,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支持,确保技术工具能真正服务于日常教学与科研创新。
本次活动不仅拓展了教师的教育视野,也为我校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施路径。学校将继续以人工智能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