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深耕内涵提品质,聚焦特色树品牌——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初中部校本课程工作会议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芦启顺

  为在新学期全面推进“容·纳”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质量,打造具有河海特色的课程品牌,9月25日,初中部召开校本课程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以“深耕内涵提品质,聚焦特色树品牌”为主题,围绕课程理念优化、实施路径创新与育人成效提升展开深入交流,为新学期校本课程的实施指明方向、凝聚共识。

092511.jpg

  课程有新意 育人见匠心

  会议第一环节,三位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代表依次分享新学期的课程建设思路。

  地理组梁佳玲老师以地图为载体,通过理论讲解、手绘实践与知识竞赛等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与领土认同,实现“方寸览中国,版图筑国魂”的育人目标。

092512.jpg

  朱叶丹老师带来的《走进皮克斯的奇妙世界》动画鉴赏课程,注重跨学科融合,整合美术、音乐、文学、信息技术与心理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观看”走向“鉴赏”,拓宽审美视野与思维广度。

092513.jpg

  美术组王文老师分享的泥塑课程《与“泥”相遇,妙手巧塑》,强调“以泥塑形,以美育人”,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092514.jpg

  三位教师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悦纳”课程所倡导的融合性、实践性与个性化,为新学期校本课程注入了活力与创意。

  明确新要求 赋能高质量

  芦启顺副校长在总结中强调,校本课程是践行“容·纳”文化、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应坚持“课程即作品”的理念,以专业与创新的态度打造高品质课程品牌。围绕新学期课程建设,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锚定文化内核,将“容纳”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激发思维活力;二要聚焦兴趣引导,推广项目式与体验式教学,增强课堂吸引力;三要立足素养导向,构建分层培养机制,实现从兴趣到能力的阶梯式成长。同时,要完善“过程+结果”双线评价体系,推动课程实现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持续提升,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悦纳成长、绽放个性的平台。

092515.jpg

  悦纳育全人 特色成品牌

  河海实验学校始终将校本课程作为落实“容·纳”理念的关键载体。新学期,初中部继续以“悦品、悦学、悦美、悦趣、悦身、悦心”六大课程群为框架,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融通的课程体系。七、八年级共开设45门校本课程,涵盖人文探索、体能锻炼、艺术创作、数字素养等多个领域。课程内容既传承文化精髓,又聚焦未来素养,充分体现“容人、容知、纳新、纳美”的课程理念。

  展望新学期,学校将以“容·纳”文化为引领,持续深化“容·智”课堂改革,推动校本课程内涵不断深化、特色更加鲜明,切实履行“让教育带给成长更多可能性”的育人使命。

  此次工作会议明确了新学期校本课程的建设方向与实施重点,凝聚了教师团队的智慧与合力。在“容·纳”文化的滋养下,河海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必将更加丰富多元、特色鲜明,成为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重要平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