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校刘璐老师为大家开设了一堂研讨课《湖心亭看雪》。课上,刘老师以“四读”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二读课文,理解释义,疏通文本;三读课文,披文入情,感同身受;四读仿诗,得其形,悟其神。“四读”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涵咏,品味,感悟,创作,结合文本互证、书画鉴赏、知人论世等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温度、广度、深度和高度兼备。在刘老师诗化般语言的带领下,以“关键词”为核心,以“文化”为重心,以“痴”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言文合一,让民族气节在语言文字中徜徉,让爱国情怀在古典文化中流淌,直达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对五组“关键词”的解读,深入领悟到文本写法之独到、语言之凝练、主旨之深远,阅读体悟和分析能力、语言赏析和运用能力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很好地展示。
课后,老师们就本堂课展开了激烈的研讨,一致称赞刘老师的教学有序有文,教与学浑然一体,处处彰显着智慧,处处充满了诗意,给听课老师带来了许多启迪和感悟。随后,老师们就如何将文言文的“文”与“言”融汇于教学之中、如何深入解读文本、如何提升语文素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分享了彼此的教学经验,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一次研讨,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反思。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这是当年毛主席的初衷,也是今天习主席的中国特色文化梦。时代在更新,社会在进步,文化需要传承,教学亦需要不断创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把自己激荡成一支歌,我们才可能成为一个音符;只有把自己激荡成一首诗,我们才可能成为一个文字;只有把自己激荡成一本书,我们才可能拥有一个充满思想的大脑。我们唯有承担重任,不断充实自己,学生未来才能初心存焉,民族文化才能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