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层次——水彩风景
常州市河海中学 马郁茜
一、说教材:
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空间与层次》第二课时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八年级上册造型·表现领域主要围绕风景画这一题材展开的,第二课《从心灵接触自然》着重学习树的表现,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着重学习建筑的表现,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是系统地学习如何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本课是在前两课延伸下的提高,不同形态的树,不同样式的建筑,不同角度的景致等,把这些元素汇总起来通过远景、中景、近景的安排,表现有空间与层次、有意境的风景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几何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材料主要以水彩画工具为主。通过识读学生熟悉的电影场景与摄影作品图像导入,以“景”为点,以“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为线,以“水彩画意境”为结,了解风景画的空间与层次,运用水彩工具这一媒介进行风景画的美术表现。引导学生探究风景画“空间”的表现方法: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水彩画中的运用,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通过前几节美术课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风景画树与房屋的水彩画表现方式,学习了几何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这为学生在本课中调用所学知识,学习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水彩画中的运用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生对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与欣赏,发现与探索,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方法进行自主研究,寻找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进行水彩画风景创作。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了解摄影与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风景画中运用。
2.尝试以水彩画工具材料为媒介,运用干画法、湿画法等技法,表现水彩风景画的空间与层次。
3.体验水彩画工具在风景画表现中的技法与意境之美感,感悟生活处处皆风景,画笔寥寥现意境。
教学重点: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水彩风景画中技法的运用与空间与层次的表现。
四、说教法:
在美术教学中,关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应提到首位,本课主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素养。本课采用图像感知的方法,通过熟悉的电影场景和常州风景摄影作品导入,引导学生分析与探究风景绘画中除几何透视之外的其他透视现象——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进而分组讨论分析风景绘画中的透视运用,交流归纳总结透视规律;教师视频示范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水彩风景画的运用,学生运用水彩画工具材料,体验水彩风景中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最后进行习作交流评价,拓展欣赏其他各种表现形式的风景画作品,感悟作品中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本课我采用的是:场景导入——分析探究——体验表现——评价拓展四步教学法。层层推进,使学生自觉的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深层地理解水彩风景画技法运用及空间与层次的表现。
五、说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与水彩画工具材料等
学生:水彩画工具材料等
(一)、场景导入
课件展示张艺谋《十面埋伏》与《影》两次竹林场景视频,定格两部电影的场景,比较分析场景的空间与层次是如何表现的。导入本课《空间与层次》。
(二)、分析探究
1.了解空间与层次
欣赏书本一幅云的水彩作品
看见了什么?云与天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由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2.了解色彩透视与空间透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鲜灰和冷暖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它分为几何透视、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
在微信朋友圈里,常会有这样的照片随拍。欣赏一组风景摄影作品,分析作品除了几何透视外,还运用了哪些透视方法?色彩透视、空间透视。
3.绘画作品中色彩透视的探究。
由于物体所处空间距离的远近不同,景物部位的层次不同使色彩产生冷暖,浓淡,鲜明与灰暗,强烈与虚弱等各种差异,怎样使这些空间距离,层次关系,明暗对比,远近分明的色彩统一在一幅画中,这种技法,就叫色彩透视,也称大气透视或空气透视。色彩透视主要通过以下对比来表现空间形体: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冷暖对比
小组探究:
第一组:欣赏美国画家温斯洛的水彩风景画
探究色彩透视中色彩的明度对比与空间与层次的关系 近浓远淡
第二组:欣赏大卫·豪厄尔水彩风景画
探究色彩透视中色彩的纯度对比与空间与层次的关系 近鲜远灰
第三组:欣赏毕沙罗的《风景》
探究色彩透视中色彩的冷暖对比与空间与层次的关系 近暖远冷
4.绘画作品中空间透视的探究。
杜菲的《圣安德鲁斯远眺》和麦克里迪的《诺森伯兰郡的雨》,画家是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距离产生美,同样的对象,近观平淡无奇,远观含蓄统一。试着从多种角度感受美景。分析画面中树的变化。分析画面中近景、中景、远景与空间表现。
为加强形体的层次感,最好的技法是空间透视,使画面景深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的向后延伸而逐渐减弱,浅色部分越来越淡,深色部分越来越浅,直至所有的对比同时的融入浅色调。
(三)、体验表现
1.视频示范:观看教师以《十面埋伏》里竹林的场景创作的水彩风景《竹林》的视频,学习用水彩画工具材料表现风景作品。复习水彩画干湿画技法,学习撒盐法在风景画中的运用。感受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此画中的表现。
2.学生体验表现:运用水彩等工具材料,参考提供风景摄影图片,创作一幅表现空间层次的风景画。
(四)、评价拓展
1.作业评价及交流创作体会
展现作品,解读作品中色彩透视与空间透视的运用,同时表达自己的心境,体验“生活处处皆风景,画笔寥寥现意境”的境界。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2.总结拓展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由表及里的理解透视的规律及在绘画表现中的运用。拓展欣赏其他不同工具材料、不同绘画风格表现的风景画作品。
板书设计
空间与层次——水彩风景
几何透视
色彩透视 明度对比 近深远淡 水彩技法:干画法
纯度对比 近鲜远灰 湿画法
冷暖对比 近暖远冷 撒盐法
空间透视 景深 近实远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