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微讲座:空间与层次——水彩风景(马郁茜)20190216
发布时间:2019-02-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马郁茜

空间与层次——水彩风景

常州市河海中学   马郁茜

一、说教材:

本课为八年上册第四课《空间与层次》第二课时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八年级上册造型·表现领域主要围绕风景画这一题材展开的,第二课《从心灵接触自然》着重学习树的表现,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着重学习建筑的表现,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是系统地学习如何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本课是在前两课延伸下的提高,不同形态的树,不同样式的建筑,不同角度的景致等,把这些元素汇总起来通过远景、中景、近景的安排,表现有空间与层次、有意境的风景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几何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材料主要以水彩画工具为主。通过识读学生熟悉的电影场景与摄影作品图像导入,以“景”为点,以“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为线,以“水彩画意境”为结,了解风景画的空间与层次,运用水彩工具这一媒介进行风景画的美术表现。引导学生探究风景画“空间”的表现方法: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水彩画中的运用,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二、说学情:

年级学生通过前几节美术课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风景画树与房屋的水彩画表现方式,学习了几何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这为学生在本课中调用所学知识,学习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水彩画中的运用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生对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与欣赏,发现与探索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方法进行自主研究寻找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进行水彩画风景创作。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了解摄影与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风景画中运用。

2.尝试以水彩画工具材料为媒介,运用干画法、湿画法等技法,表现水彩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3.体验水彩画工具在风景画表现中的技法与意境之美感,感悟生活处处皆风景,画笔寥寥现意境。

教学重点: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水彩风景画中技法的运用与空间与层次的表现。

四、说教法:

在美术教学中,关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应提到首位,本课主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素养。本课采用图像感知的方法,通过熟悉的电影场景和常州风景摄影作品导入,引导学生分析与探究风景绘画中除几何透视之外的其他透视现象——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进而分组讨论分析风景绘画中的透视运用,交流归纳总结透视规律;教师视频示范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水彩风景画的运用,学生运用水彩画工具材料,体验水彩风景中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最后进行习作交流评价,拓展欣赏其他各种表现形式的风景画作品,感悟作品中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本课我采用的是:场景导入——分析——体验表现——评价拓展四步教学法。层层推进,使学生自觉的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深层地理解水彩风景画技法运用及空间与层次的表现。

五、说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与水彩画工具材料等     

学生:水彩画工具材料等

(一)场景导入

课件展示张艺谋《十面埋伏》与《影》两次竹林场景视频定格两部电影的场景,比较分析场景的空间与层次是如何表现的。导入本课《空间与层次

(二)分析探究

1.了解空间与层次

欣赏书本一幅云的水彩作品

  看见了什么?云与天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2.了解色彩透视与空间透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鲜灰和冷暖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它分为几何透视、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

在微信朋友圈里,常会有这样的照片随拍。欣赏一组风景摄影作品,分析作品除了几何透视外,还运用了哪些透视方法?色彩透视、空间透视。

3.绘画作品中色彩透视的探究。

由于物体所处空间距离的远近不同,景物部位的层次不同使色彩产生冷暖,浓淡,鲜明与灰暗,强烈与虚弱等各种差异,怎样使这些空间距离,层次关系,明暗对比,远近分明的色彩统一在一幅画中,这种技法,就叫色彩透视,也称大气透视空气透视色彩透视主要通过以下对比来表现空间形体: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冷暖对比

小组探究

组:欣赏美国画家温斯洛的水彩风景画

探究色彩透视中色彩的明度对比与空间与层次的关系  近浓远淡

组:欣赏大卫·豪厄尔水彩风景画

        探究色彩透视中色彩的纯度对比与空间与层次的关系  近鲜远灰

组:欣赏毕沙罗的《风景》

探究色彩透视中色彩的冷暖对比与空间与层次的关系  近暖远冷        

4.绘画作品中空间透视的探究。

    杜菲的《圣安德鲁斯远眺》和麦克里迪的《诺森伯兰郡的雨》,画家是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距离产生美,同样的对象,近观平淡无奇,远观含蓄统一。试着从多种角度感受美景。分析画面中树的变化。分析画面中近景、中景、远景与空间表现。

为加强形体的层次感,最好的技法是空间透视,使画面景深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的向后延伸而逐渐减弱,浅色部分越来越淡,深色部分越来越浅,直至所有的对比同时的融入浅色调。

(三)、体验表现

1.视频示范:观看教师以《十面埋伏》里竹林的场景创作的水彩风景《竹林》的视频,学习用水彩画工具材料表现风景作品。复习水彩画干湿画技法,学习撒盐法在风景画中的运用。感受色彩透视和空间透视在此画中的表现。

2.学生体验表现:运用水彩等工具材料,参考提供风景摄影图片,创作一幅表现空间层次的风景画。

(四)、评价拓展

1.作业评价及交流创作体会

展现作品,解读作品中色彩透视与空间透视的运用,同时表达自己的心境,体验“生活处处皆风景,画笔寥寥现意境”的境界。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2.总结拓展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由表及里的理解透视的规律及在绘画表现中的运用。拓展欣赏其他不同工具材料、不同绘画风格表现的风景画作品

 

板书设计

空间与层次——水彩风景

几何透视      

            色彩透视    明度对比  近深远淡      水彩技法:干画法     

                        纯度对比  近鲜远灰                湿画法

冷暖对比  近暖远冷                撒盐法

            空间透视      景深    近实远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