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水彩教学中掌控水分的几点方法
【摘要】掌控水分是画好水彩画的要点之一,对于初中阶段的水彩画教学也是难点,本文拟在从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方面,干湿画法的时间衔接方面,和气候、空气的干湿度方面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掌握方法,以提高水彩画教学效果。
【关键词】 水彩教学 掌控水分 方法
尝试在初中阶段开设水彩社团课已经快一年了,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绘画转型期,对或淡雅、或清新、或浓烈的水彩画风非常着迷,兴趣的驱动使得前期上手很快,但是后期很长时间没有提高,究其原因,学生对水彩画水分的把握难以做好。
水彩画,顾名思义跟水离不开关系,水分在画面上有渗化、流动、蒸发的特性,掌握水彩画的“水性”、充分发挥水的作用,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水”或“彩”在纸面上滑过,迅速给人带来惊喜,同时也是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让人兴奋又有极大的挑战性。很多学生被水彩画中那些不成功的尝试折磨得泄气。于是这种冒险的激情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所以在后期的教学中增加了一些把握水分的专项练习,帮助学生积累经验,逐步地提高掌控水分的能力。
一 工具材料的合理使用
水彩纸对水的承载能力来自于纸张的好差程度,同样水彩纸也是在众多的水彩工具材料中最能影响画面大效果的因素。对于初学水彩的学生来说当然不会买很高档的棉浆纸,一般要求学生能准备200克到300克的国产木浆纸即可,200克以下的纸,如果不裱的话,在大面积涂色时会变得坑坑洼洼的,有时还会卷起来,画的时候会有积水,水或彩会“不听话”影响造型的需要。还有一些质量差的纸,因纸张吸水性的原因,会变得像生宣纸一样,把画上去的色彩一层层地吸走,而难以出现水彩流淌灵动的变化。也有学生因条件原因带来差的纸,那么就画小一点的画,尽量用干画法表现一些小插图,这些问题都给初学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学带来困难。这时教学就要兼顾每个学生熟悉自己的纸张,纸质松软,吸水性能好的纸用水需增加,吸水性能差、吸水慢的纸,用水需少。
市面上的水彩笔也是琳琅满目,方便学生控制笔上的水分,还是选择白云笔,性价比最高。尼龙笔吸水性能差,学生画出来容易干巴巴的,但是尼龙笔比较有弹性,适合新手控制线条。动物毛笔吸水性好,笔毛软,变化比较丰富,但新手操作难以控制水量。
辅助用的一些材料,比如水多了可以用餐巾纸吸掉一些,新手学生上课都要求带好吸水的抹布或餐巾纸,还有一些喷洒水的水壶等。
二 干湿画法的结合
把控水分的难度主要在于干湿画法的技法上面,干画法虽然要好控制一些,但是难以表现水彩画的魅力来,转型期学生容易把他使作儿童画的平涂,水分太多积在画面上容易出现“开花”现象,水分太少就用力擦,必将在画面上留下难看的擦痕,画出“干巴巴”的水彩。
湿画法的难度在于,湿画时间要掌握得恰如其分,衔接太早,画面太湿,水色渗化太快、到处流淌,不利于塑造形体,更不好刻画细节,有些学生甚至模糊成一片。叠色太晚,衔接生硬,水色不易渗化。这里可以教会学生观察和判断方法,在湿的纸面上侧面看要没有亮晶晶的积水,为将干未干之时,这个时候叠色,渗化和混色会产生柔和的渐变衔接,适合画边界不那么清晰的物体,如云朵或比较虚的背景,或者表现本身就比较梦幻的效果。有时因课堂教学的局限,要到下一次课才能画,颜色完全干透,衔接晚了,颜色边缘不会有毛絮状的渗透,而会出现一圈深色的水迹,也有补救的办法,任然可以用干画笔蘸清水柔化一些看上去生硬的边界。如果第一遍颜色不够深,要等底色干透后再叠色,才能深入下去。
当然水分的多少不是用两杯可以定量的,干湿程度的把握也不是可以用分钟来核算的,不同的画面还是要根据不同的画境来处理,观察的方法和处理的熟练程度更重要。因此,教学内容会安排,用湿画方法大量地训练,表现天空,表现地面,表现大海,表现雨雾等大块面的背景时,用水饱满为宜,可以表现酣畅淋漓、湿润通透、空灵飘逸的迷人视觉效果,表现局部是,用干画的方法表现花朵,表现器皿等方法,用水宜少,可以精确地表现物体造型。当然,干湿结合才能表现妙趣横生的水彩画。训练的进程有快有慢,个人认为,学生该走的弯路还是要走的,在不断的失败中汲取经验,善总结才是方法。
三 空气或气候的影响
空气太干时,水分发挥较快,画水彩会干得很快,影响涂色和混色的效果,在绘画时要增加水量,或者用喷水壶适当地湿润画面,也可以用干净的笔轻敷一层清水,湿一部分再画一部分,把握好想要的湿润程度。空气干的情况下,接色的速度也需要加快,初学水彩的学生要减少室外写生的安排,没有熟练的技能很难在室外空气干的情况下应付自如地画水彩。如果空气湿度太大,水分发挥慢,江南地区这样的阴雨天气还比较多,水彩纸也会出现像脱胶似的现象,干不了上不了色彩,学生在仅一节课的时间里,往往会被这种空气现象折腾得气急败坏,应尽量地克服这种空气湿润程度造成的问题,绘画时适当减少水量,也可以用吹风机适度地吹干,或者开空调除湿等措施。
理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实践经验,水彩的变幻莫测需要我们有预测效果的判断能力,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学要让学生多实践多画,才会提高这种预测的能力,也要增加一些分析画面或者赏析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和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预估,调整和控制画面上的水分来作画。
水彩画里“水”的因素似乎是画里的灵魂,用好了她是精灵,空间万象,光彩熠熠,韵味深长,用不好她就是魔鬼,令人挫败不堪,无从下笔。以上赘述只是教学之初遇到的浅层次的应对方法,然而,得心应手地控制水分乃是水彩人永远的课题,还需多画多教多学多总结,方可让水彩教学走得更远。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胥亚丽
本文发表于省级刊物《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4月
国内统一刊号 CN34-1313/J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9286
邮发代号 26——277
国外代号 M8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