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初中美术“造型﹒表现”教学中水彩画工具材料开发应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郁茜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2.水彩画:水彩画可分广义和狭义两种。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水彩画,是利用水作为媒介调和颜料,(大多为透明和半透明的),在特制的纸上进行描绘的一个画种。水彩画作为独立的绘画形式,形成于西方,大家一致公认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是出自德国画家丢勒之手,但成为独立的画种并兴盛、发展是在英国,至今有三百年的历史,传入中国约百余年。

3.水彩画工具材料:水彩画工具材料指水彩画创作时需要用的工具材料,包括颜料、水,纸张以及其他综合材料等。当前绘画的材料,可以应用到水彩画创作中的工具材料很多,如各种型号、不同质地的水彩笔,中国画毛笔,水彩颜料,丙烯,国画颜料,墨水,铅笔,炭笔,彩色铅笔,钢笔,彩色粉笔,油画棒,马克笔,留白液,以及吸水纸,牙签,喷壶,沙子,海绵,牙刷,梳子,盐,胶水等辅助材料。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仔细分析国外的水彩画教学,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应用研究,情感的表达是建立在对绘画工具的熟练掌握之上的。水彩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整套完整而又独特的技法,它以其轻快、透明的色彩效果,淋漓酣畅的技法特点而有别于与它同时发展起来的油画及其它画种,并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而独立存在。水彩画取得长足发展,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十八世纪末叶,英国有了专门制造水彩画纸及颜料的工厂,工具材料的改造使画家们如虎添翼,为水彩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水彩画成为了独立的画种。二十世纪以来,现代绘画的发展,更进一步地拓宽了水彩画工具材料的领域,人们把各种创新材料都运用到了水彩画创作中。

水彩画传入中国,有近百年历史。近些年,随着水彩画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实践研究在国内很多大学院校逐渐展开。在借鉴西方水彩画工具材料运用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人对水的运用的敏感性,以及上千年来中国人对毛笔笔性的理解,使得水彩画工具材料在中国的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基础教育中美术教师大学期间大多在油画、国画方面会有所涉及,而水彩画的学习相对薄弱。而长期以来水粉画在中国的普遍推广,中小学色彩教学以及美术高考色彩通常选择水粉作为常用的工具材料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对水彩画比较陌生,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对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实践研究基本是个空白,在初中学段对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实践研究并没有引起重视,形成经验。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美术课程标准初中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为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水彩画以透明、流畅、水色交融为特点,水和彩构成了水彩画语言的基础,借助水和彩的相互作用,使画面产生独特的具有活泼的,偶然的,诗一般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意境。水彩画是初中生广为喜爱的绘画方式,初中生对水彩画好奇而又陌生。在以往的“造型•表现”学习中学生常用的色彩工具主要有油画棒、彩色铅笔和水粉颜料等,对水彩画工具材料知之甚少。而在初中美术教材“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在静物、人物、风景等教学中多次出现水彩画作品及相关内容,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实践研究显得尤为急迫且重要。初中生在学习水彩画过程中,直面材料,尊重材料,从材料给人的信息出发建立与绘画的新联系,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水彩画工具材料的研究为初中生绘画水平的提高及情感的表达找寻了新的方式。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美术素养。以教促学,是美术教师不断修炼美术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方式。由于美术高考的指挥棒使得许多美术教师在水彩画教学方式几乎是空白的。或是在教学中“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媒介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是在教学中“不求甚解地敷衍了事。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美术教师在水彩画方面专业成长,较深入全面地掌握水彩画工具材料的质感与肌理所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形式语言。进而在初中美术造型表现教学中结合已有教学经验,高效创新地开展水彩画教学。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假设和重点难点

1.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通过研究,探究贴近初中生年龄与身心发展的水彩画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学习水彩画表现技能与方法,科学地处理材料与技法、题材的关系,积极参与水彩画造型表现活动,体验水彩画创作的乐趣,从而产生对水彩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师目标:通过研究,掌握水彩画工具材料特性,提高水彩画技能水平;实践反思,探索水彩画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准。

成果目标:通过研究,记录师生水彩画工具材料探索过程性材料,收集师生水彩画作品,形成作品集;通过研究,形成课堂教学、社团和校本课程中水彩画教学经验,收集相关课件、课堂实录等,总结一套水彩画工具材料探究教学的案例集。

2.研究内容

1)中外水彩画工具材料发展史的研究

2)初中造型表现教学中水彩画常用工具材料的应用研究

3)初中造型表现教学中水彩画新工具新材料的开发研究

4)初中造型表现教学中水彩画工具材料肌理的运用研究

5)初中造型表现教学中水彩画工具材料与表现主题的关系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调查准备阶段201610月—201612月)

围绕课题,对三校区学生、教师开展调查、分析,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确定课题研究成员及具体分工,制订课题研究制度。

2.理论研究阶段201612月—20179月)

按照课题研究安排,制订课题研究的具体行动方案,对水彩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学习借鉴已有经验与相关理论,细化本课题研究目标,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集中研讨,确定各研究内容的具体方案及步骤。

3.前期研究阶段20179月—201712月)

制订并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行动方案,确定相应的研究策略,重点在水彩画常用工具材料在造型表现教学中的运用以及社团、校本课程等方面开展行动研究工作,边研究边调整,逐步形成可操作的实施策略。积极撰写研究论文,认真总结反思,积累材料,准备迎接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4.后期研究阶段201712月—201810月)

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调整完善研究方式及途径,深入开展水彩画新工具新材料的应用实践研究,突出研究重点,完善研究成果。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形成一批新的研究论文、研究心得,及时分类归档,根据研究成果及时总结交流,并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5.结题推广阶段201810月—201812月)

  形成课题分析报告,形成水彩画工具材料实践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课件、课堂教学实录、案例集、研究论文集等研究成果。组织召开结题研究会,主题沙龙、汇报课、讲座等,积极在市区范围内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本课题通过初中美术造型表现教学中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实践研究,以工具材料为切入点,探索当前初中水彩画教学的有效途径,力求改变初中学段水彩画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运用水彩画语言造型表现能力,形成持久兴趣。寻求一条水彩画工具材料应用的水彩画教学策略之路,举一反三,辐射国画、版画、雕塑等初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同时通过课题研究美术教师水彩画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可能的创新之处:本课题建立在学校水彩画社团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水彩画工具材料为切入点,主要有以下两点创新之处:

本课题在初中学生各学段,都可以开展研究,每册教材都涉及水彩画造型表现内容。可以对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实践分学段进行,工具材料由简到繁,造型内容由易到难、技能技巧由常规到创新。通过实践,认识水彩画工具材料的性质、特点、使用技能技巧、使用规则,尝试创新地使用水彩画工具材料作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拓展视野,主动发现工具材料的美感,从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本课题围绕水彩画开展工具材料的研究,意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美术教师在水彩画这一相对薄弱的专业水平,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水彩画作品,开拓视眼,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体验水彩画工具材料的美感,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经验,拓展与影响到其他绘画工具材料的研究成果也将反哺于学校发展,更科学有策略地促进学生培养,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水彩画师生作品集(上)

作品集

20179

水彩画工具材料开发应用的研究

论文、案例

20179

课题中期汇报

研究报告

201711

最终成果(限4项,必含研究报告)

水彩画工具材料开发应用的研究

研究报告

201811

水彩画师生作品集(下)

作品集

201812

水彩画教学案例集

    案例及录像

201812

水彩画工具材料实践研究

论文、案例集

201812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力量充足,人员经验丰富。

本课题的预案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紧扣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前期在水彩画工具材料方面通过两年的社团教学,已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两位主持人为市骨干教师,省市教育委员会理事,主持过多项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近年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获奖或发表。

本课题组成员集市区优秀美术教师之力,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5人,中学二级教师1人;其中市骨干教师2人,区骨干教师1人。他们美术专业素养高,能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挥群体优势。其中多名课题组成员曾经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经验和资源,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前期探索尝试,初步积累经验。

本课题从20143月开始,就已经展开了相关方面的预研究。在立题前组织专题学习,开设相关研究课,进行水彩画现状调查,其间,检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制订了专题学习的行动计划,教师的水彩画教学案例和相关论文,社团学生成果也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获得佳绩。从而为下阶段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意识,教师们对于该课题有了较为深层次地认识,也乐于参与课题研究。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论文有:

《学科关键能力监测——初中美术欣赏能力监测研究》    《上海教育科研》 (2015年)

《例谈彩色水笔在“设计应用”教学中的技法特性》    《课程与教学(二)》(2015年)

《笔尽其用——<花的变化>一课为例》  常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15年)

《“看”声音和“听”色彩》   常州市年会论文一等奖(2013年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与教学》(2014年)

《发挥教研职能 促进教师发展》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  2014年)

3.发挥团队优势,保障课题研究。

凝聚市美术教研团队合力,充分发挥市美术优质资源及名师优势,将市美术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整合各区学校网络、图书等资源,为课题研究拓展资料查询渠道;各学校将划拨专项研究经费,充分保障教师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等活动。学校还将积极邀请名师专家参与研究指导,力求为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满足教师研究的需要提供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