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飞跃”
——从《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看部编版写作教学和叶圣陶的写作思想的融合
芦启顺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可以发现其重学生、重语用、重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写作教学。可以说现在都对我们有重要指导意义,下面结合部编版写作教学,来看下叶老部分写作思想的渗透和运用:
一.写作态度——作文与“做人”
作文与做人统一是叶圣陶先生反复论述和一生追求的作文教学目标 “求诚”是他一生遵循的处世准则,在叶圣陶看来,“新鲜的意趣只能以作者自己作准”,一旦确认下来,就可以动笔,切不可缩手缩脚,错过了最佳行文时机;写作者要有“求诚”的基本品德。动笔写文章,叶圣陶强调不仅材料真实、深厚,有现实依据并可以征验,而且写作态度要诚恳、严肃,切不可表现出油滑、鄙夷与轻薄来。写作虽非神圣不可为,但需作者认真对待资源攫取与态度取向,做到真与善的统一,文品与人品的统一。
其本质上来说是强调通过通过作文教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从当前社会主体价值缺失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上来讲都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强调学生独特的思想和个性,通过作文挖掘学生心灵上的亮点,并让它逐渐壮大,学生的作文应该是真诚的。七下的写作单元《怎样选材》中,就强调了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而不能写道听途说或者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事,事实上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会故意拔高文章的高度,但是却没有写出事物的特点,这样反而影响了文章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用事实说话,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特点,在作文中展现出来,这样的作文往往更吸引人。
二.写作内容——作文与“生活”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学生的写作要从生活中来,写生活中的事迹,谈生活中的感受,写生活中的经验。这一点更是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在《文章例话》里这样说生活和写作的关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装饰,而是生活本身”。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想要让学生写好文章,就要指导他们认真地观察生活,获得真实的细节,并且从中择取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片段,进行细腻的描写和刻画。
在七上第一个写作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中,就已经开始运用到叶老“作文即生活”的观点,虽然这仅仅只是写作的一个引导单元,却已经在告诉学生,对于写作者而言,与其不着边际编造事实、抒发空洞情感,还不如“写一些亲身经历”,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写自己所能感受的情绪与块垒。而在三年的众多作文指导中,《学写游记》也好,《抓住特征写景物》也好,都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实际,而不要觉得无话可说。
三.写作方法——作文与“阅读”
叶老明确指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叶老主张的由读学写,强调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写作的过程。学生能够从阅读中学的是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就是作者如何选材、布局,表达方式就是作者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学生透过阅读,可以揣摩,可以学习的。所以,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阅读文本,从教材中习得作文。
八下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学会仿写》,深刻体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只有会阅读,才能会写作。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仿写。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写作训练,比如在这个单元之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安塞腰鼓》模仿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面的,又让学生模仿《社戏》写一段心理描写的……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近朱者赤近墨者感,经常淌律于经典之中,必然受其熏陶,形成语感,阅读经典,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而且可以体会名家组织文章的思路、揣摩文章主题、结构编排,欣赏“美”等。
四.写作技巧——作文与“语言”
叶老对文章的标准有“通与不通”“好与不好”的提法,但是,并未给出明确的标准,具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没有一一表述。只谈到“不走样,不违背语言规律”。“语言习惯好,写的文章就通顺了。其次要辨明白文章和语言两样的地方,辨得明白,能知能行,写的文章就不但通顺,而且是完整而无可指摘了”。这已经是叶老比较明确的语言标准的表述了,一是语言通顺,二是完整,三是无可指摘。
那么,如何锤炼语言?在部编版写作训练中,除了有显性的作文训练,还有很多隐性的作文训练。例如《最后一课》、《皇帝的新装》的续写故事结尾;《卖炭翁》的想象写作;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写写春游或者校园的景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动作描写、《孔乙己》中的人物描写……这些隐性的作文训练,为我们推荐了一种锤炼语言的新形式——微文写作。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发现,编者已经大大强化微写作的地位,它已经成为我们作文实践活动中一种简便而高效的训练方式。而这种形式,恰好也能更好地实践叶老一直强调的“需要不断练习,变为自己的东西”。
五.写作提升——作文与“修改”
修改文章,表面看是疏通字句,修改语言,在叶老看来“其实就是修改思想”,“因为思想依傍语言”。这是很深刻的见解,一个人如果不能想清楚,就不可能写清楚。文字上的欠缺,恰是思想上没有清楚明了。自我修改作文是学生进步的关键,在修改手段上,叶先生强调要多读,多听,不要光用眼睛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多感官并用的能力,尽量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文章修改”习惯的培养,在部编版“写作实践”中设计了一以贯之的训练。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设计了让学生修改以前作文的练习,第五单元中要求学生读读改改,第六单元中借鲁迅先生的话“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要求学生不断地修改锤炼。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言要连贯》中专门设计了根据提示对语段进行修改的练习,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达得体》中设计了修改发言稿的练习,一直到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还设计了修改自己以前作文的训练。
综观叶老的作文教育思想,再体会一下《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理念,看看部编版写作教学的编排,我们不难发现其间的许多继承性。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是遵循老一辈教育家的思想一路走过来的,这正体现了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飞跃”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