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体验 总结 实践
——读黄厚江老师《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丁亚华
人常说:“书自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了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让我深知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让学生爱上作文课,犹如缘木求鱼,然而黄厚江老师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喜欢上了作文课,也为我今后作文教学指点了迷津。
书中的很多案例,课堂实录、教学小记、短小点评,没有花哨的包装,没有华丽的形式,有的是对学生写作冲动的唤起,写作状态的鼓舞,简简单单的话语,学生就进入了写作情境中,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读后立刻能打开读者心扉。
写作,重在体验,关键不能没有思路。
“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看《哈姆雷特》这本书,都有不同的感觉,也就是每一个人读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理解。作文创作亦是如此,不应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教师在给学生分析作文时不能禁锢或局限学生想法,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写出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灵性。同一题目,同一话题,同一材料,学生所能从中提炼出来的,一定是错综纷杂,众说纷纭。作文教学,就不应该打上相同的印记,尽量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施展自己的才思。
当然,作文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路。思路,可能是设计的思路,立意的思路,选材的思路,结构层次的思路……总之,形成一篇文章,没有设计是不行的。老师讲作文,可以在帮学生梳理作文时给学生示范作文设计思路。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引导指点。
写作,灵在总结,关键作文要有讲评课。
看黄老师的作文课,还有一个深受触动的点:黄老师很善于点拨提示,归纳总结。真正有效的作文训练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黄老师鼓励学生去发散去想象,放手让学生去充分体验写作,同时黄老师也总能智慧地收束,在必要时候进行总结,给予学生有效的点拨。作文指导可谓收放自如。
比如,学生在黄老师引导下积极地对老师进行介绍,一个学生谈到黄老师很有童心,这时黄老师敏锐地发问:该生表述的句子中哪些和童心的特点关系不紧密?学生积极思考评价后,老师总结:“特点写多了等于没有特点,写人的文章一定要突出特点。”由此,学生对这一点便有了深刻印象。
随后,学生继续介绍黄老师的特点,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围绕着黄老师的外貌特点作表述。这时,黄老师依据学生回答提醒他们注意概括,“写一个人的特点,比较容易的办法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由此引导学生关注外貌描写。学生脑海中便有了更明确的方法:可以通过外貌描写呈现一个人的特点。
黄老师就像这样,一节课上,大多时候让学生表达,不时提问引导,归纳小结,在看似闲散的聊天中便将写作方法植入学生心中,给予切实的指导。
所以,对学生的作文,要现场诊断,现场选点,现场修改,现场提出作文存在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们在共同讨论中修改中提升作文,在修改中示范作文创作,在修改中让学生领会学生写作技能。
写作,贵在实践,关键是培养学生非写作状态下的写作意识。
当然,不管怎么设计作文课,是读写结合的方式,亦或是聊天沟通,形式可以自由灵活,但,写才是写作课最关键的。没有实践,学生学多少理论都是空的,掌握多少写作技巧都是虚的。只有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一课中这种实践性就很明显了。围绕寄给雪人的贺卡及雪人写的贺卡,黄老师布置学生完成了四次写作任务,学生真正写过实践过,对比故事中贺卡所写内容,便有了真切的体会,明白为什么这样写更合适,那样写就不太合情理。
鼓励学生经常随便写写,也是在给他们以后作文的写作积累素材,在以后的作文创作中,就不会出现提笔无话可说,或是一件事套用在好几篇作文中。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黄老师的书,就像和他交谈一样,让我深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