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文献资料:学习心得之《从此爱上作文课》读后感(徐艳)
发布时间:2019-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芦启顺

6.柳暗花明,开启写作教学新思路

——读黄厚江老师《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徐艳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说法:“对于语文学习,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写作文成为了学生的心结,更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心结。“从此爱上作文课”,成了师生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从学生的角度,希望他们从此爱上写作文,而不让“写作文”再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三怕之一。从老师的角度,希望我们从此爱上作文课,而不让作文课再成为语文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所避之不及的课。

记得刚刚教语文时,甚至之后的语文教学,经常对如何上作文课一头雾水,束手无策,好多次向同行请教,得到的回答:“学生的作文不是语文教师教会的,是他们自己学会的”,“作文教学太令人头疼了”,“拟标题、开头部分、中间部分、结尾部分,分开来进行训练”。时至今日,我想说:“教了十多年语文,感觉就没搞懂到底要怎样教,才能教好学生的作文”。为此,我非常自责,觉得,作为语文教师,自己做得很不够。

读着黄老师作文教学的理念、策略、课型等理论内容和教学实录,以及学生的优秀作文,更让自己羡慕不已。反观自己平时作文教学,几乎只是根据单元写作目标和训练要求,做到完成而已,作文教学没有课文教学用心,甚至缺乏三年长远规划,写作只注重“技巧”,立足考场作文的急功近利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写作的快乐体验。渐渐地,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成效甚微。

“写作,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唤醒。”读了黄厚江老师的写作教学案例,我对此深有所感。黄老师的作文课例,没有花哨的包装,没有华丽的形式,有的是对学生写作冲动的唤起,写作状态的鼓舞,简简单单的话语,学生就进入了写作情境中。写作,在学生笔下真实发生。这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写作,重在体验。

“让学生亲历写作的过程,体验写作的过程,去经历体验和积累种种写作的感受,是作文教学最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体验”是黄老师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他看重学生的有感而发,作文课不是简单给一个题目下去,布置任务让学生写就完事。黄老师会巧妙设法调动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在自我有意识地积极参与中去完成写作。

如在《写出人物特点》一课中,黄老师由说自己名字开始,而后让学生写写他的特点。看似很简单的引入,其实正是在有心地以自己为鲜活案例,让学生在聊天中感受老师特点,近距离观察老师,有话可写。这正是对学生体验感的重视。

当然,不是所有的作文课都能有一个对象作为参考,来让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后完成去体验的过程,那么这时候黄老师会怎么做呢?

在《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一课中,黄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篇文章作为学习素材,但他很智慧地只给出了故事的开头,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情节预设后面的情节会怎么发展。这样,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到一个共同的情境中,会根据自己的经历给出不一样的情节设计。暂且不论每个学生的补写如何,这样一个猜想结果的方式,其实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投入其中去创作,有真切的体验。

写作,贵在实践。

当然,不管怎么设计作文课,是读写结合的方式,亦或是聊天沟通,形式可以自由灵活,但,写才是写作课最关键的。没有实践,学生学多少理论都是空的,掌握多少写作技巧都是虚的。只有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如在《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一课中,黄老师让学生就情节发展多次作出讨论,一直鼓励把想法表达出来,就是让学生去充分实践,在不同情节设想的对比中感受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一课中这种实践性就更明显了。围绕寄给雪人的贺卡及雪人写的贺卡,黄老师布置学生完成了四次写作任务,学生真正写过实践过,对比故事中贺卡所写内容,便有了真切的体会,明白为什么这样写更合适,那样写就不太合情理。

写作,巧在“共生”。

“共生教学”是黄老师语文教学的一大主张,细化到作文教学方面,便是“共生写作”。黄老师在谈作文教学的内容时说:“作文课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写作的过程,丰富写作的感受,感悟写作的规律,获得写作的积累,形成写作的经验,总结写作的方法。共生写作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去感受,去积累,去感悟,去学方法”。就是“大家一起写作文,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写作文”,“大家一起讲故事”。“共生写作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四种课型为“师生共生写作”、“生生共生写作”、“自我共生写作”、“他者共生写作”。

其中,“师生共生写作”教学就是“我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学生参与我的写作过程”。这是黄老师常进行的写作活动,也是我想最先学习的一种作文课。在“用‘感激’唤醒‘感动’”一课上,教师本是要评价学生没写好的以“感动”为题的作文,却借用生活中遭遇的一个“故事”入手,即“我”乘飞机时犹豫要不要叫醒前排头发垂在座椅后的女孩捋开头发,好让我收起小桌板,鉴于之前一次乘飞机误抓旁边女孩头发被对方用刀子般的目光划了一下的经历,我最后决定小心翼翼将她的头发捋开,推上小桌板,没有被发现一事,让学生帮老师想这件事如果写成文章应该表达什么主题,学生乐于帮老师“出主意”,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想法相碰撞,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从这件事中悟出“感激”,讨论了这个写作设想之后,老师矛头一转,说“让我们来评价最近的作文‘感动’”。本节课上,老师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写作经验,“再度作文”时便有了方向。

王开东曾这样评价黄老师的作文课:“黄老师的作文课,起步于平地,涓涓流淌、初而有趣;继而转折,开一生面,波澜壮阔,情味俱佳;忽又宕开一笔,迷花倚石,不知今夕何夕;终而雷霆年惊,妙论层见错出,让人脑洞大开。每一堂作文课,都是一篇绝妙的好文章。”读过黄老师这本书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谬赞。

愿我从此,爱,上作文课,也愿我的学生从此,爱上,作文课。“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作文课,或许我也能走得很远,《从此爱上作文课》便是我的发出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