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心得体会】深度学习——语文之根
发布时间:2022-11-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婧晔

1.深度学习——语文之根

——《深度学习》读后感

芦启顺

最近,阅读了钟启泉的《深度学习》,受益匪浅。

走近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解和教学设计模式,旨在通过整体的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活动,使体现学科本质、关注学习过程和富有深度思考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深度教学”不仅是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对于数学教育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超越具体知识和技能深入到思维的层面,由具体的方法与策略过渡到一般性思维策略的教学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语文来说,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维持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学习力。对于小学基础教育而言,深度学习是指在积累巩固、比较分析这些浅层次学习策略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无论是阅读欣赏的策略,是言语思维的发展,还是文化的积淀,使得学生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自如的融通迁移能力,追求的是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赋予语文学习更具体的、体验更鲜明的成长意义。

走进深度学习

从知识维度看“深度学习”。

人们是在怎样的状况下、借助怎样的认知机制,重建怎样的知识的呢?他指出,人总是会对知识用自己独有的图式进行构建,面对老师同样的一句话,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经验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也就造成了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教学环境下学习的差异。由

知识在人的头脑中产生是有一定的“制约”的,当人们看见新事物的时候,先会产生大致轮廓,再会去归属,最后会通过排他性修正。运用图形和运用语言推理后产生的新知识,相对,经常用语言推理去产生的思维路径对于记忆力好的人更有利于记忆,记忆力差的多用形象化效果会更好。选择有难度的问题解决更有利于知识的粘性。如果学生能够有意思地知我控制学习,有主动性,自知之明,会更有利于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设计,并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意义,会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产生效能感、好奇心、探究力,激发内在动机。对话与讨论应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开展的时候要关注的是倾听中反思自己原先的思考,锤炼自己原初的思考。比如区别于机械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受到自我意识驱动力影响的有意义学习,具体表现为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兴趣作为一种学习动机,能引发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心理倾向。课后练习系统的编制从教材出发,以外部力量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华东师范大学的庞国维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积极学习驱动力之上的“想学”,是建立在学习策略之上的“能学”。

深度学习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这就是是庞国维教授所说的“想学”。课后练习系统为学生“想学”创造了条件。布鲁纳曾经说学习材料作为一种刺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礼记二则》课后练习题第五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对《礼记–学记》中名言警句的认识。习题关注到了学生独特的阅读心理,再现学生熟悉的经验世界,将语文知识与语文生活相联系,不仅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注意到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上创造性地表达出富有见地的观点,利用已知接纳新知,将《礼记–学记》中的名言警句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实现了语文学习与语文生活接轨。此外,语文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需要用外因(教师)刺激内因(学生),“教”与“学”是一对矛盾,调和双方的关键之处在于“导”,意为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启发教师用浅显的暗示或者点拨将学生从对课文的感性的理解阶段带入深层的思考阶段,真正将“导”落实到学生主动学习上。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秋天的怀念》课后练习中: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只会满足于或者停留于课文的表层,遗漏了重要的细节——对母亲的怀念;但是教师要启发学生再读课文,抓住文章的关键段落(结尾第七自然自然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活”,理解这段话的言外之意,作者经历过疾病的折磨,让他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母爱,还有什么?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进入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最终的出了——重视生命存在的价值这样深层次的理解的结论。教师没有将自己的解读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启发,让学生回到文本,让学生开动脑筋,将“教本”转化为“学本”,把“教法”转化为“学法”,契合了新课标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落实了课标所强调的主动学习的理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