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心得体会】《深度学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1-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婧晔

《深度学习》读后感

顾晓丹

读了钟启泉的《深度学习》,让我从不同层面认识了什么是深度学习?为什么要深度学习?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总结一些心得如下:

什么是深度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它是以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为抓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组织深度探究的学习活动,关注对学生的持续性评价。

一、理解和掌握教材。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首先要把课文内容吃透,文章结构要清晰地印在脑子里。其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目标不清楚,毫无教学思路地拿着教参满堂灌。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对今天公民时代的公民素养的高度概括。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的总体描述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面是学科素养,再下面是单元设计。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设计立足课程整体理念和思维,以现有的教材为突破口,系统整体的规划单元内容与主题、单元目标与评价体系标准、单元学习与评价计划的结构要素,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以目标任务为驱动,学习活动为主线,将教材单元转化为活动单元,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大单元设计具有整体性、顺序性、情境性、活动性、深度性等特点。

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会思考的习惯。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需要的答案很多都能从网上找到,久而久之,我们依赖网络,变得懒惰,思考的能力也在退化。比如,我作为一名教师,讲公开课需要的课件都是网上下载,从而教学思路完全跟着别人的课件走,没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参考别人的课件,从而制作出符合我自己教学特色的课件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三、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只有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探究活动应该多元化,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活动中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