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心得体会】新课标与语文“容·智”课堂
发布时间:2023-10-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婧晔

《新课标与语文“容·智”课堂》心得感悟

华书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有深入研读,才能遵循学科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遵循教育的规律,正确把握住教学的舵,驶出正确而坚实的航线。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我受益匪浅,结合我校的“容·智”课堂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思维发展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据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素养的综合体现。他们在表述上彼此分开,实施中完全融合,地位上有所侧重,共同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鉴赏能力。这也是我校多元、接纳的“容”文化的体现

分析中考试卷也会发现,考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这四大综合素养,从积累与运用,阅读到写作,都有相应的题目需要学生充分思维,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答案的罗列。如积累运用部分古诗文配图题,理解性默写题的串词中运用诗句,这就不仅要求学生正确书写自己积累的古诗,更要思考诗意。阅读理解最后一道题更是对思维纵深考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到位,没有将四大素养形成一个整体,尤其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字词教学,仍然以机械的读写为主,没有让学生在思维辨析中理解,没有在语境中运用和表达。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以及中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实时参与语文课堂,开动自己的智慧,穿行在语言文字中,潜心于文本,醉心于探究,会心于领悟。我想,这才是语文的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触发点,破解乏味课堂的金钥匙。“知识灌输的课堂”“老师独立支撑”的课堂必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渐行渐远,,不管是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思维发展,以灵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辨识、记忆、理解。而不是教师简单的知识点或答案的呈现。语文课堂应该有思维的火花,有个性化的观点,有异彩纷呈的表达,有预设答案之外的惊喜,这才是成功的语文课堂。

二、强调情境实践

在新课标行文中,“情境”一词多次出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要求“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见,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对促进学生言语实践、提升言语实践的质量十分必要,而且对变革教师的育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我市中考试题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表现。每一份试卷都有一个大的情景设置即主题,综合性比较强,如今年的“古诗苑漫步”,围绕古诗下设各个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就是在“为主持人写串词”这一情景中考查学生的背诵记忆,课外古诗的考查也是在两个人对话这一情景中考查古诗的修辞、寓意、情感等。如何看待“古诗配今乐”这个题就更是在时代生活的情景中对学生更高能力的考查。情景式考查法无疑增加了答题的难度,不仅要求学生正确书写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更要关乎情景的创设,联系上下句辨析意思的正确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字词和古诗文教学方面,我总是以简单积累识记默写为主,很少引导学生去在情景中理解和识记,也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创设情景。新课标的和中考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机械重复地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立体化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字词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运用所学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或者描述一下校园的美景,或者记录自己的生活,让字词在语境中被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记忆。在古诗文教学中,将诗、画、乐融为一体,为画配古诗,为乐配古诗,运用故事对话等,让诗词教学有画面,有意境,真正地展现诗词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构建学习任务群

构建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语文课程内容组织形态。新课标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解释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化、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由此可见,所谓的“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在倡导大单元教学。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学习任务群”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语文新课标中对它有几处集中的表述:

“课程理念”部分表述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课程内容”部分表述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通过对以上文字的表述,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学习任务群”其实它并不是凭空而降的,它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与研究性学习、单元教学、主题教学或群文阅读都有共同之处。那么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学习路径可以是这样:学习主题--创设真实情境--学习活动--活动要求--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的,这就涉及到新课标的核心目标了,即“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启示我们在今后教育教学中要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整体规划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开展进阶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领会学科知识,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对《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还要更加深入学习和研读,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时,要精准把握新课标要求,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探索,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