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厚重乡土创设历史课堂情境
常州市河海中学 朱虹
【摘 要】
充分利用乡土史资源,积极推进乡土史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智慧地利用乡土史创设课堂情境,能营造灵动、有生命力的课堂。植根于厚重乡土来创设历史课堂情境,将会给初中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乡土资源 历史情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展开创新教学成为历史课堂的一大亮点。如何将历史“复原”,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乡土历史是创设历史情境的优质资源。因为乡土历史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历史。
轻嗅乡土的芬芳,进入历史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学习的最大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做到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淡化历史的“陌生感”,让学生和历史“零距离”接触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历史情境植根于厚重乡土之上时必定会开出美丽的课堂之花。所以,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尽力展现亲切且生动的材料。乡土历史的材料都是来自学生的家乡,家乡的山水草木,风物人情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无限向往。例如:在京杭大运河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介绍游览常州古运河的经历,再通过图片、文字资料讲述大运河常州段的历史,展示古运河的风貌。再如,在戚继光抗倭的教学中,以常州名人唐荆川导入,提问学生对荆川公园、唐荆川抗倭事迹的了解,再进入教材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产生近距离的感觉,进而主动、积极的去感知和了解历史,让学生的身心真正进入课堂,为进一步顺利地展开课堂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寻着乡土亲切的味道,学生可以自主地唤起对历史的真实感情,真正进入历史学习的氛围中。
触碰乡土的温度,体验历史情境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热爱家乡的情感是流淌在生命中沸腾的血液,而对乡土历史的情感在学生们心中亦是温热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触碰到乡土的温度,感受历史的厚重,体验历史的情感。例如:在五四运动的教学中,可首先出示常州地区学生、商人在五四运动中爱国反帝运动的材料,然后设问:“你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吗?为什么?你会喊什么口号?”乡土历史材料有力的情感铺垫,紧接着教师连续的提问,学生由情境之外的人到情境之内的人,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由衷而感,由感而发,用朴实但饱含热情的语言表达出一个青年对家乡、对祖国的责任与热爱。再如:《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一课中,在讲述全国各阶层众志成城团结抗日的历史史实时,为进一步升华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可展示乡土历史资料——常州地区军民浴血抗日,让学生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抗日战争中家乡的抗争、中国的抗争,并进一步鼓励学生用常州话高呼当时的抗日口号。层层情境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语言资源、情感因素,在历史课堂上实现了时空的跨越,学生获得的不再是枯燥、单一的知识,而是真正的有温度,有体验的历史。如果历史课堂中有这样的情感体验、情境升华,我想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也就不再会流于形式而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挖掘乡土的厚重,感悟历史情境
乡土历史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深入挖掘本乡本土的历史遗物、遗迹、历史名胜,指导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调查等,不但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主动置身于历史情境中,发现、收获、感悟、升华。现在的初中学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虽然这段历史离我们很近,但他们不一定能感受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变。其实,此类乡土资源在我们身边还是很丰富的,可以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去挖掘。例如: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中,教师可布置学生进行调查、收集:搜集本乡镇(小区)六、七十年代的日常生活照片与现代居民的衣吃住行的资料。学生在搜集照片,对比新旧照片的过程中,就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继而感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复兴与。再如: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困惑于专业的经济术语、历史性流行语如何介绍和解释。此时,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身边的资源,提前让他们调查亲戚或小区居民老中青三代的就业经历,搜集各个时期的流行语并在课堂中交流。教师再做适当地补充和概括。这样,学生亲身的体验代替了教师枯燥的介绍,他们对历史的感悟也会更为深刻的。开展积极有效的课外探究活动,也是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把课堂上相对抽象的说教,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真正的实现进入历史,在历史中感悟。
综上所述,乡土资源是有效创设课堂情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挖掘、运用,但是,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不能脱离课本,开发教学资源,开展研究性课题不能浮于表面,要落到实处。如果把乡土历史和情境创设进行有机合理的整合,我想初中历史课堂一定会开出一朵绚丽之花,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也能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高正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09.12
[2]孙衍臣.例谈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价值[J].考试·教研版.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