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盈满情感和智慧
——《深度学习》读后感
姚婧晔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有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了思想,缺少了人文关怀。语文教学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被动的、机械的操练,学生品尝到的只是枯燥和痛苦,还有什么比品尝学习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更接近智慧呢?更可悲的是语文课堂里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压抑了无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学生重复的是别人的思想,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思维的惰性,一个个变得不善于思维、个性衰微,那就更无智慧可言了。面对时代的挑战,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
何谓深度语文?“深度”表现在课程理解之深,文本剖析之透,课堂把握之精到。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要用智慧和心灵来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一、 提高兴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应该说,语文是学校各学科中学生兴趣最浓厚的,但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在围绕着考试指挥棒转,这样的语文教学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不教,学生不愿学的必须教、必须学,原因只有一个:那是要考试的内容!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们的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以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最能体现出来的。也只有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长盛不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的主人。
二、 提倡创新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个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简单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同时也远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了学生的情感生活,课堂这个本来最具生命力的地方失去了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
创新不是弄些花里胡哨的教学“花招”。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开动头脑、放开手脚,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心与心的真诚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闪现的智慧的光芒。一堂课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没有闪光点,就不是高效的课堂。要有创新,学生的主动参与思考并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必不可少,教师的生命力就是点燃这堆熊熊烈火的星星之火,创新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必然优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参与学习状态。
三、 提前反馈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及时发现、充分利用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让学生活跃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以求快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理应充满智慧的挑战;课堂,应该充盈情感的力量。而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是在教学细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是那般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推敲、品位教育的细节,是我们发现、收获教育智慧的极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