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智”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深度学习
李素娟
深度学习是指以教师把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本质,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开展以议题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从宏微观结合的视角,运用辨析式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结构化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知识,建立旨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意义和生命意义,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基于学科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基于真实情景的主题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处于立体感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够拉近学生与学习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以真实的情境为起点,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学科内的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将以融合,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将学生获得的
知识迁移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主题式教学以核心知识为主体,是师生根据学科任务和教学目标选择主题,围绕一个或多个结构化的主题,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及资源,师生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握学科核心知识,发展学科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式教学,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教学活动,使以往零散的政治知识根据主题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打破了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相互分割的状态,明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极具情感色彩的教学
情境渲染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主题情境中感悟核心素养,使得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从理念转变为行动,在实践中生成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合作的探究式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法都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想将这些生活现象,上升到理论层次,离不开学生的观察体验。而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中缺乏有效的互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缺乏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情感交流。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设置综合探究性问题,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目标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共同分析分享体验,交流意见,彼此争论,互相学习,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探讨,讨论不局限于课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开拓了彼此的视野,完成共同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不同,可以收获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比鉴别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过程中,成员需精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阐明自己的观点,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沟通技巧;在彼此学习互动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不断进行自我认识反思和对他人认识的评价,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及评价能力;合作探究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基于问题导向的辨析式教学
基于问题导向的思辨式教学是将学生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的价值冲突,让学生在入境、明理、动情中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比较与鉴别问题、收集与分析资料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各种观点相互交流和比较,明确核心概念,辨别是非,认清自身思想、观念等价值趋向,进行自我反思并及时矫正错误思想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思想政治教学中,首先,应选择有争议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感悟契机,为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其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可辨性,学生从问题的多个角度展开对辨析点的理解与分析,会对问题产生“能不能”、“值不值”、“对不对” 的思.考,学生在经历由表及里自主选择、比较与评估的辨析过程后,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让学生从中并解释自己的理由与见解,教师和学生一起倾听,在这样一种开放、平等的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倾听与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能够结合辨析过程自觉反思并校正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偏差,必要时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恰当提示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