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心得体会】对标“课标”,容“新理念” —— 如何在“容·智”体育课堂的建构中融合新课标
发布时间:2022-08-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芦启顺

对标“课标”,容“新理念”

—— 如何在“容·智”体育课堂的建构中融合新课标

蒋虹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这是我国20多年来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科特点,重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党和国家近20年来在所有教育和学校体育文件中强调的理念,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提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核心素养,就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在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追求。

运动能力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由体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运动包括体能练习和运动项目练习,两者都有助于增进健康。体能是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体能与健康息息相关。参加运动项目对增进身体健康、调节情绪、增进交往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健康行为包括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健康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人的健康行为有助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体育品德是道德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中培养出的体育品德有助于增进学生的道德健康。体育品德也最能体现体育学科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对人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常参与运动有助于培养遵守运动规则、公平竞争等体育品德。

三个核心素养从理论上来讲是分开的,实际上三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

现代科技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很难用单一学科的知识解决,需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共同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综合性特征,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重要。

“容•智”课堂是在深度分析学情、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融合先进的理念,整合优秀资源,关注良性差异互动,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容疑、容理、容新”的递进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追问、深度理解、自主建构,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而使全体师生收获智识、智能、智慧,学科素养有所提升的课堂范式。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提供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案例。比如“钢铁战士”主题,目的是为了体现体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合;“劳动最光荣”主题,目的是体现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身心共成长”主题,目的是体现体育、道德、法治、劳动、科学、信息、科技、生物学等多学科对人身心成长的共同作用。此外,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还列举了“破解运动中的密码”“人与自然和谐美”等跨学科学习主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一定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实现体育运动与其他“四育”的融合。体育运动与其他“四育”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观点。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对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容•智”课堂研究的具体方向,它指向深度学习,立足“容纳”文化,在原有“智慧”课堂基础上,将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容纳性与智慧化充分结合,通过构建全学段、全学科的“容·智”课堂模式,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此外,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提出了一些具体有效的措施方法。

第一,设置了体能课程内容。体能作为五大类课程内容之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要求学校每学期都要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专门的体能课教学。体能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学练各种体能,掌握每种体能的多种练习方法,还要学习体能练习的基本原理以及制订体能锻炼计划和评价标准等。专门的体能课主要指一般体能的学练。

第二,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要求,在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中,每节课都要进行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专项运动技能课中的体能练习包括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练习。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按要求落实,让体能练习长期累积下去,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定能够提高,因为体能与学生的体质健康息息相关,体质健康测试的指标绝大多数都与体能密切相关,体能好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第三,为了落实教育部“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学业质量中,明确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课外体能锻炼,而且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要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合格标准。另外还规定每周至少三次参加专项运动技能的课外体育锻炼。

第四,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运动负荷要求。这是有充分的政策要求、科学依据和实践支撑的。体育课包括体能练习,要想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健康效果和育人效果,就必须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相结合以外,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几点。

第一,进行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连续、系统、集中学习一个运动项目。小学3一6年级的大单元教学由18课时组成,初中7-8年级的大单元教学由36课时组成,初中9年级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72课时的大单元学习。通过这样的大单元教学,能够为学生掌握1一2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采用完整的学习活动。完整的学习活动是指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情境真实、方法多样、互动良好的活动。完整的学习活动对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非常重要。像篮球中的进攻或防守、武术中一套完整动作的展示都是完整学习活动。

第三,以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为主。复杂的运动情境是灵活变化、结果难以预测的情境,也是真实的运动情景,在专项运动技能教学中比赛情景就是典型的复杂运动情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体育课应该是儿童青少年本能上最喜欢上的课。体育课长期上成了学生不喜欢的课,部分原因是受到课改之前陈旧、落后、无效的体育课的长期影响。新课标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采用,都提出了新的措施和要求。

体育课与体育运动是紧密相关的,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强调“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动中乐,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上好体育课。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要在课外、校外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中经常运用,才能得以巩固强化,从中受益。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的体育运动,同时也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