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心得体会】艺术课程标准与美术“容·智”课堂
发布时间:2022-08-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芦启顺

艺术课程标准与美术“容·智”课堂

周涵钰

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感触良多。

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新《课程方案》以及《艺术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理解:

新课标从整体上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发展素质教育,相比之前的课标站位更高,提出了适应时代课程内容的结构方案。

二、从学科角度看,新课标的变动也比较大,美术和音乐将不再单独分科,而是涵盖在艺术课程里。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目录上能明显发现课程内容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5项,较之以往美术、音乐单独分科,现在的艺术教育内容和范围更广。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细化了实施要求,从认识了解出发循序渐进,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创作能力。新课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甄选了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例如,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的融合,设立了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同时强化了实践要求。例如通过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教育,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与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教育为推动未来社会发展做贡献等。

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出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特别是在100页到110页,明确了不同学段,学业质量的内涵,给出每一个阶段学业要求和评价,从整体到局部细化了评价要求。

通过学习,我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1.如何融合?和哪些学科可以更好的融合?音乐、舞蹈、戏剧语文、历史、信息这些学科和美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在课堂中融合呢?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我想今后的教研要着重落实在课程融合中。

2.美术课程应该以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此教学过程要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在我看来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但是新课标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而美术教学应该更多在育人的指导中,在过程中,在日常教学中。

3.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潜能。鼓励他们多一些新的尝试、多一些趣味活动、多一些挑战及一些失败这些都应该试一试。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失败,给学生大胆探索的途径,调动学生思维,进一步地激发对美术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作为艺术学科的老师,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们首先要注重发展自己基本功,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其次还是要回到课堂、回到课程中,脚踏实地磨练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要不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各大网络媒介中学、向同伴学习,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

以上是我地一些思考,这还需要我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和反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