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心得体会】信息科技新课标与“容智”课堂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8-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芦启顺

信息科技新课标“容智”课堂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课程凝练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本质和育人价值。

课程由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从传统的编程学习,计算机操作、软件使用的工具论思想,转变为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增强学生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探索“场景分析——原理认知——应用迁移”的教学,从生活中的信息科技场景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要求学生能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反思和优化,使用简单算法,利用计算机实现问题的自动化求解。

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信息交流与分享,信息隐私与安全,在线学习与生活,数据与编码,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及跨学科主题。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又是一门有难度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开展,是我们每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开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开展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学生的指名、轮流转化为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课堂教学更民主化,学生有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时机。

“容智”课堂实践研究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急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让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用爱心和睿智去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虽然很早以前就参加过课标、教材的培训,但是以前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没有真正走进研究与探索中去。现在我校要在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测试,我发现我对新课标认识还很浅薄,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对新的体制我在理解新课标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课标,从而也有了更新的体会。

新教材编写表达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表达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时机,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